尽管美军出动B2轰炸机轰炸伊朗的行动最终未能摧毁伊朗的,反而成了世界笑柄,但美军的战术依然值得称道。此次行动堪称是“36计”中的“暗度陈仓”,巧妙地运用了战略迷惑和突袭。
美军此举动用了125架军机,这中间还包括9架B-2轰炸机。2架B-2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活动,故意吸引全球目光,成为诱饵。这2架B-2从关岛起飞,并特意开启应答系统,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,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两架飞机上,为真正的攻击行动创造了掩护。其余7架B-2轰炸机则直接从美国本土起飞,每架携带2枚GBU-57钻地弹,目标锁定福尔多。事实上,美国这次动用了相当有限的“老本”,因为其储备的GBU-57总量大约只有20枚,这次大规模出动,几乎耗尽了这部分库存。尽管如此,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失望,攻击并未摧毁伊朗的。
这些B-2轰炸机在美东的凌晨时分起飞,维持静默飞行,跨越大西洋,经空中加油补给,历时18小时才接近伊朗。在进入伊朗领空前,美军通过大量4代与5代战机对伊朗的防空系统来进行了压制,包括对地空导弹的打击。与此同时,美国一艘核潜艇从中央司令部辖区出发,向伊斯法罕发射了超过24枚战斧巡航导弹。这一系列战术配合,展示了美军的周密部署和协调作战能力。
随着B-2轰炸机接近目标,长机率先对福尔多进行精确打击,随后其余6架B-2依次跟进,进行攻击。然而,尽管GBU-57钻地弹被视为足以摧毁地下90米深的,最终却未能达成预期的效果。此次行动中,整个打击计划共使用了75枚精确制导武器,这中间还包括14枚GBU-57。尽管B2轰炸机具备隐身优势,可以深入敌后,但美军仍然通过导弹攻击来压制伊朗的防空系统,确保了打击的成功。
美军这一战术的重点是B-2轰炸机的隐身能力及GBU-57导弹的强大破坏力,理论上这些钻地弹足以摧毁福尔多。然而,最终的问题出现在GBU-57的实际效果上,未能有效摧毁目标,导致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。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,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努力走上了正确的道路,尤其是其反隐身雷达技术的突破。
中国早在海湾战争之后,就意识到了应对隐身目标的重点是发展反隐身雷达技术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中国雷达专家发现,通过反向利用更长的雷达波来探测隐身目标,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突破隐身技术的屏障。这种技术能利用雷达波的谐振效应,通过特定波段的变化,使隐身目标被反射回更强的信号,从而增加被探测的可能性。
中国的雷达技术突破,不仅限于米波雷达,还包括了能量反隐身雷达和被动式反隐身雷达。被动式雷达系统通过利用电视信号和调频电台的反射波,不但可以避免高功率微波的辐射,还能够对空中目标进行精确定位。这种技术的应用,使得系统具备了更强的抗反辐射导弹能力和生存能力。
尤其在反隐身雷达技术方面,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有着先进米波反隐身雷达的国家。中国的米波雷达早在2013年就成功追踪了450公里外的美国F-22战斗机,并精确绘制了其飞行路线图。如今,这一技术已有了更大的进展,估计中国的雷达已能探测到比450公里更远的目标,尽管这一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开。
这表明,无论美国如何采用“暗度陈仓”的战术,通过隐身技术来迷惑对手,中国的反隐身雷达体系都能有效识别并追踪这些目标。中国的反隐身雷达不仅仅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发现B-2轰炸机,还能及时引导导弹进行打击。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现代防空体系中的优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